精品视频国产狼友视|亚洲人成精品久久熟女|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亚洲欧美日韩国模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東热精品中字久久无码五月天|福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 高校教師招聘 > 廣東高校教師招聘 >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2022年博士后招聘簡章

關注微信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2022年博士后招聘簡章

時間:2022-01-30來源: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作者:佚名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為廣州大學一級科研機構,是我國最早開始隔減震工程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也是國內唯一專門研究隔減震技術的實驗室。中心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也是國家級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教育部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擁有近2萬平米寬敞的辦公、試驗場地及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包括世界最大的三向六自由度振動臺臺振試驗系統(tǒng)(8×10m+4×4m+4×4m)、世界最大的萬噸隔減震裝置試驗系統(tǒng)及國內綜合功能最齊全的消能裝置試驗系統(tǒng)、先進的高性能實時混合試驗系統(tǒng)等。高性能并行計算服務器群,性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充分滿足相關領域試驗、計算的需求。

中心是廣州大學“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智慧運維”創(chuàng)新樞紐依托實驗室。為吸引、培養(yǎng)和匯聚優(yōu)秀人才,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與成果轉化,現(xiàn)面向海內外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竭誠歡迎海內外青年才俊加盟。

一、招收類型:

(一)師資博士后,聘期“2+3”年。首個聘期(前2年)入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考核優(yōu)秀的,留校任教,進入第二個聘期(3年),聘全職特聘或百人計劃人才。

(二)計劃內博士后,聘期2年。工作期滿(有培養(yǎng)協(xié)議的除外)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

二、招收學科方向

土木工程(含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巖土工程4個二級學科)。也歡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材料工程及相關交叉學科的海內外博士加盟。

三、合作導師

(一)周福霖,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現(xiàn)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主任,聯(lián)合國工發(fā)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國務院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減震控制學會ASSISi主席;是中國減隔震技術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帶領團隊主持建造了我國第一個隔震民用建筑工程(汕頭凌海樓,被譽為世界隔震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中國第一座隔震公路橋梁和第一座隔震鐵路橋梁,港珠澳大橋、廣州塔等多項工程,創(chuàng)建并發(fā)展了我國建筑領域“多層房屋隔震”“層間隔震”“三維隔震”以及“混合調諧”等新技術,在汶川災區(qū)的恢復重建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主編國家標準6部,出版學術著作4部,發(fā)表論文100余篇,研究成果獲國家、省、部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州市十大優(yōu)秀留學回國人員”、廣東省“首屆南粵創(chuàng)新獎”等個人獎勵。

(二)徐建,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振動控制與結構抗震專家,1988年獲湖南大學結構工程碩士學位,F(xiàn)任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曾任機械工業(yè)部設計研究院抗震研究室主任、院長,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兼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副理事長、中國勘察設計協(xié)會副理事長、《建筑結構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同濟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從事振動控制、結構抗震和新型砌體結構研究。在工業(yè)工程振動控制領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復雜結構多元振動控制理論,建立了從精密裝備微振動到大型裝備強振動控制成套技術,構建了涵蓋“荷載-控制-測試-評價”全過程標準體系,主編了系列國家標準。在工業(yè)建筑抗震領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動態(tài)多目標和復合層級防倒塌抗震設防理論,建立了既有建筑抗震性能多層次評價和多目標性能提升技術,主持編制了抗震“設計-鑒定-加固”系列國家和行業(yè)標準;在砌體結構領域:致力于基本力學性能、配筋砌體及抗震性能研究,是國家標準主要制定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主編國家標準11部,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17部,發(fā)表論文60余篇,以第一發(fā)明人獲授權發(fā)明專利23項。

(三)譚平,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和紐約城市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近年來主持及參與各類縱橫向課題近60多項,包括負責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和廣州塔等在內的多個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主編國際、國家、地方及行業(yè)標準10余部;發(fā)表論文200多篇(SCI、EI收錄90多篇);共獲授權專利80項(發(fā)明3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4項。在國內外10多個學術團體兼任重要職務,擔任國際減震學會(ASSISi)亞洲區(qū)協(xié)調人,曾入選“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與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等多項人才工程。

(四)崔杰,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獲得國務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地震局百人計劃人選、廣東省五一勞動模范、廣州市杰出專家等稱號。曾(現(xiàn))任國家基金委土木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工測試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災分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技術推廣委員會理事、中國地震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工程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黑龍江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恢先地震工程基金會理事,以及《地震工程與工程震動》副主編、《自然災害學報》副主任委員、《地震學報》編委、《世界地震工程》編委等學術團體職務。主持973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等項目課題10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二、三等獎各1項。發(fā)表高質量論文和報告共近百篇。

(五)馬玉宏,女,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長期從事工程結構抗震、減隔震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在基于性態(tài)減隔震結構設計理論、減隔震結構全壽命地震風險分析、隔震支座耐久性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參加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20余項,港珠澳大橋減隔震研究、核電站隔震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2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5項,出版專著2部,參編《建筑隔震設計標準》等國家標準3部,申請專利20余項。獲得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州市“嶺南英杰工程“后備人才第一梯隊人選、廣州市高層次人才-杰出專家等稱號。

(六)黃襄云,女,教授,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現(xiàn)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主任。一直從事工程抗震、結構隔震減震控制領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國家基金重大項目課題1項,參與10余項國家省部級項目的研究工作,參加或主持完成廣州電視塔、港珠澳大橋、廣東科學中心的抗震隔減震研究等20余項重大工程項目。參編國家標準3部,行業(yè)標準3項。申請或參與申請專利60余項。發(fā)表論文百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省部級一等獎3項、三等獎4項。

(七)張俊平,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從事橋梁結構減震控制、既有橋梁評估方法研究,先后獲教育部、廣東省、四川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發(fā)表論文180多篇(其中SCI/EI收錄60多篇),出版教材著作3部,獲國家發(fā)明專利10余項。

(八)劉彥輝,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一直從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工程結構隔震與減振(震)控制)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和特別資助項目各1項。以主要參與人身份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得恢先地震工程學基金會與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工程與風險管理獎學金”、國際減震學會優(yōu)秀青年研究員提名獎和西部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新技術新人才基金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發(fā)表學術論文58篇,SCI論文7篇,EI收錄31篇,主編著作3部,申請專利17項,獲授權發(fā)明專利6項。入選廣東省“千百十”培養(yǎng)對象、廣東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和廣州市高層次人才。

四、申請條件

(一)品學兼優(yōu),身體健康;

(二)年齡一般應在35周歲以下;

(三)獲學位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或已通過博士學位答辯(應屆畢業(yè)生);

(四)具有較強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術發(fā)展?jié)摿Α?o:p>

五、擬招聘崗位及要求

根據(jù)地震等自然災害特點,結合國家與粵港澳大灣區(qū)等重大工程防震減災與安全性需求,以減隔震與控制技術為主要技術手段,以重大橋梁、海底隧道、生命線工程等在內的城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與重要工程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具體崗位需求如下:

崗位表(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http://eertc.gzhu.edu.cn/__local/A/56/A8/CF99B095D4D54D6DB2502AED4D1_2AFE3338_81AC7.jpg

六、聘期待遇

(一)薪酬福利

年薪+住房/租房補貼+工會福利待遇,根據(jù)申請者學術水平、工作計劃、創(chuàng)新能力、學術發(fā)展?jié)摿Φ确諥、B、C三類。

1.年薪應發(fā)36萬元起(含五險一金單位部分),其中A類業(yè)績優(yōu)秀的44萬元起(含五險一金單位部分)。經費來源于國家(省)、市、學校。

2.可按學校規(guī)定租住學校周轉房或公租房。如未享受學校住房,按2000元/月(2.4萬元/年)標準發(fā)放租房補貼。

3.可申請落戶我校常住戶口、參照事業(yè)編制人員享受體檢等工會福利待遇。

(二)科研啟動費

在站期間,可按規(guī)定申領廣州市博士后科研項目資助20萬元。

(三)項目申報

學校支持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支持申報“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中德博士后交流項目”“香江學者計劃”“澳門學者計劃”“廣東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項目”“廣東省青年優(yōu)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yǎng)計劃博士后項目”和“廣州市博士后國際培養(yǎng)計劃”等項目。如入選,將按相關政策提高相應待遇。

(四)職稱評審

在站期間可參評職稱,認定或評審通過后可取得相應專業(yè)技術資格和職稱證書。

七、崗位職責

(一)與項目組合作進行相應課題的科學研究,承擔項目組分配的科研任務。

(二)與項目組合作發(fā)表高水平論文和申請發(fā)明專利。

(三)協(xié)助合作研究團隊指導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

八、關于出站留校

(一)師資博士后首個聘期(2年)出站考核優(yōu)秀的,聘全職特聘講師/副教授,簽訂3年聘用合同。出站考核優(yōu)秀且業(yè)績突出、符合百人計劃人才引進條件的,經學校人才引進程序進入事業(yè)編制,另行商定聘用合同。出站考核達不到優(yōu)秀的,按規(guī)定出站。

(二)計劃內博士后出站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出站考核結果優(yōu)秀的,可參照師資博士后進入第二個聘期。

九、出站留穗留粵后續(xù)資助

(一)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且未滿40周歲的出站留穗博士后,可按照相關規(guī)定申請認定“廣州市青年后備人才”并享受相應服務保障待遇。符合條件的可申請免租入住85平方米的高層次人才公寓或享受住房補貼100萬元。

(二)期滿出站后1年內到廣州市屬企事業(yè)單位全職工作、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聘用協(xié)議),或期滿出站后1年內在廣州市自主創(chuàng)業(yè)且符合其他條件的,按相關規(guī)定向市申請安家費30萬元(市財政分兩期發(fā)放)。

(三)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內)獲得博士學位,可申請“廣東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項目”、出站后與我省用人單位簽訂工作協(xié)議或勞動合同,并承諾連續(xù)在粵工作3年以上的,可按相關規(guī)定向省申請住房補貼40萬元,但不重復享受廣州市安家費待遇。

十、申請方式

本招聘常年招收,應屆博士生應保證能夠在申請當年畢業(yè),如未能按期取得學位證,不保留錄用資格。

申請人先聯(lián)系合作導師,導師同意招收后,請將廣州大學博士后申請表等申請材料發(fā)送至聯(lián)系人郵箱。進站申請有關程序及材料要求:http://rsc.gzhu.edu.cn/info/1053/2230.htm

十一、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龍耀球

郵箱:kzzxrc@gzhu.edu.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某某崗位+本人姓名 )

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eertc.gzhu.edu.cn/info/1040/1920.htm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