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劇。27日,一起中國留學生涉嫌綁架施虐同伴案在美國再次開庭。因情節(jié)惡劣,涉嫌人數眾多,案件備受各界關注。在中國大陸學生來美留學已呈浪潮之勢,且留學群體日趨低齡的背景下,獨自在美求學的華裔“降落傘孩子”群體種種缺陷與隱患,以及在極端情況下爆發(fā)出的人性之惡與校園暴力,為留學浪潮敲了一記震耳的警鐘。
法官:這讓我想起《蠅王》
負責審理案件的托馬斯·福爾斯法官稱,案情的惡劣程度讓其想起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文學家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蠅王》。
親歷二戰(zhàn)浩劫的戈爾丁洞悉戰(zhàn)爭的殘酷與血腥,十余年教書生涯使戈爾丁也了解青少年的本性。出于警世的目的,出版于1954年的《蠅王》講述了想象的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一場核戰(zhàn)爭里,一群未成年人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由于人性之惡的膨脹,泯滅童真,失去文明和秩序,發(fā)生了互相殘殺的悲劇。
被福爾斯法官視為“現世版《蠅王》”的這起案件,發(fā)生在就讀于美國洛杉磯的中國高中留學生間。媒體報道稱,此案性質之惡劣,手段之殘忍,涉案人數之多,所犯罪行性質之嚴重,在美國刑事案件中亦屬罕見,令人震驚。
今年3月30日,當地一所名為“牛津高中”私立學校,兩名中國女留學生遭到多名同學拳打腳踢、扒光衣服拍照、用煙頭燙傷乳頭等施虐行為。此案共牽涉12名犯罪嫌疑人。6名被捕者中,張鑫磊(音譯)、翟蕓瑤(音譯)和楊玉涵(音譯)成年。6月18日,案件在洛杉磯縣高等法院波莫納分院開審。
戈爾丁發(fā)現,如果沒有教師教育和及時制止,沒有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許多孩子就會打架斗毆,做出野蠻舉動。
在這起案件中,人性之惡這個“野獸”顯然已經掙脫束縛,釀成了令福爾斯法官為之嘆息的悲劇。
教師:她們是孤獨且缺少監(jiān)管的“降落傘孩子”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富裕的臺灣、香港家庭將孩子送到洛杉磯上學。這群年歲尚幼、離開父母獨自在異國他鄉(xiāng)求學的留學生被稱為“降落傘孩子”。
此案中的受害者及其指控的施虐對象就是一群離開中國、“空降”美國的“降落傘孩子”。他們遠走大洋彼岸,移居美國加州,就讀當地學校,遠離家庭父母。
有專家表示,低齡的留學生容易面臨4種困惑。一是此前通過電影等間接渠道了解到,國外的生活時尚而自由,開始留學后卻發(fā)現事實并非如此。二是出國造成了原有生活圈的隔斷,而新生活圈子,不習慣又無法融進,由此產生孤獨無助之感。三是因為缺乏溝通,對周圍事物頓生懷疑和不信任,懷疑出國的選擇,懷疑自身獨立生活與學習的能力,懷疑身邊人的真誠。四是中美教育方式的差異使不少人難以適應。在克服這些語言、文化、教育等障礙的過程中,留學生容易出現挫敗感。如這些挫敗感無法消解,留學生們的心理易變得敏感、脆弱,為小事大發(fā)脾氣,甚至產生怨恨和攻擊行為。
有一些“降落傘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中如魚得水,考上美國名校繼續(xù)深造。但也有人不能成功應對新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在缺乏父母和其他家人持續(xù)關注的情況下,在負面因素的激化下,其所作所為極有可能釀成大禍。法院起訴書顯示,涉案的14名中國留學生年齡在14~20歲之間,大部分為未成年人。上述3名剛剛成年的被告,其行為嚴重觸犯了美國刑法,共受到6項綁架指控、2項折磨虐待指控和4項人身侵害指控。
安妮·斯卡拉諾是一名有著多年留學生教育經驗的美國教師。斯卡拉諾女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一些低齡的中國留學生不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在變得越來越孤立的同時,其小圈子的內部問題與矛盾也增加。而有的學校疏于監(jiān)管,對學生也沒有進行積極的疏導。
“我確信他們被孤獨所折磨。”楊玉涵的代理律師雷福德·方丹稱,“他們和其他中國孩子抱團,形成一個小圈子,并且沒有人監(jiān)管,無人可求助。因此事情會失去控制。”
留學生:需積極努力方可與本地學生打成一片
庭審中的一個細節(jié)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法庭傳訊時,上述3名被告都請了翻譯。張鑫磊的代理律師鄧洪表示,“他們多數在美國待了三四年,但平時還是說中文,英文交流仍存在困難,所以在法庭上需要翻譯。”
鄧洪與當事人的家長接觸后發(fā)現,幾名被告的家庭屬于典型的中產階級,“孩子的家長辛辛苦苦攢錢,在孩子十三四歲時,為了讓他們避開國內高考等激烈競爭,將他們送到美國讀高中。”
但鄧洪強調,很多家長決定把孩子送到國外時,并未仔細了解國外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對孩子能否適應新環(huán)境也缺乏準確預判。在孩子留學期間,家長的交流通常集中在學習成績上,忽視心理壓力、交友等方面的關心和指導,而這些方面卻可能是“降落傘孩子”最為需要的。
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某公立高中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王君(化名)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與美國本地學生要打成一片,相較與其他外來學生交往會更困難。因為他們有可能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一直在一起。要混入這個圈子要有機會,比如選修相同的課程,參加同一個活動俱樂部等。這些就需要留學生要格外積極主動。”
在美國某私立高中已學習兩年,將升入11年級的留學生李涵(化名)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中國留學生普遍成績好,但融入卻不太好,雖有因人而異的個人因素,但華人學生不愛社交、不積極主動溝通交流是一個重要原因。“不少中國留學生不太愛和其他族群交流,只在華人小圈子里面混,一邊互相斗,一邊還繼續(xù)混,就容易出現沖突,矛盾容易積深。”
而美國高中沒有固定班級與老師,所有課程均由學生自己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雖每個學生入學時會配有一個輔導員,但一般來說,除非學生有事主動咨詢,輔導員主動找學生的情況不太多。
律師:多方面因素應對留學生安全負責
本世紀初以來,中國學生來美留學已形成一股浪潮。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專門研究留學的阿特拉斯項目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美國高校就讀的留學生為886052人,來自中國大陸的高居榜首,占全部留學生的31%,超過排在第2至5名的印度、韓國、沙特阿拉伯及加拿大的總和。
數據還顯示,在美留學的中國大陸學生人數已連續(xù)7年呈現兩位數增長,其中高中留美學生增長則更加迅猛,從2005年的600余人增至2014年的3萬余人。緊隨這股中國年輕留學生的浪潮,美國一些私立高中紛紛增加收取中國學生的比例。美國媒體報道稱,在“牛津高中”所在的南加州地區(qū),招收國際生的私立高中比比皆是,中國留學生占比從10%到50%以上不等,且仍在不斷增長。
涉案的“牛津高中”是一個臺灣家庭開辦的私立高中,主要面向中、韓等國家招生。該校140名學生,大多來自中國大陸。
鄧洪介紹稱,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的校園暴力現象,即“校園欺凌案”開始增多。高峰時期,每3個學生中就有一人受過同學欺凌。校園血案在促使美國社會反省槍支泛濫等問題的同時,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校園欺凌這一復雜現象。
鄧洪表示,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地州政府正通過加強立法,從多方面遏制校園暴力行為。一是降低欺凌行為認定標準,除動手打人、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裸照等行為外,還把言語辱罵、口頭威脅和在公眾場合故意嘲笑他人殘障、種族、性別、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認定為欺凌行為。二是學校對校園欺凌行為采取零容忍政策。三是加強父母管教子女的責任,如未成年學生因欺凌行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將一并進入司法程序。四是加強對欺凌行為的刑事懲罰,如后果嚴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當作成人刑事案件審理。五是嚴懲欺凌同伙,規(guī)定“共犯連帶”原則適用于欺凌案件。
鄧洪建議,父母在把未成年孩子送到國外留學前,最好事先實地考察熟悉留學當地環(huán)境,孩子留學期間應多與其溝通,不可輕易送孩子出國后就放手不管。
在6月18日的首次庭前會議中,對于綁架、折磨等重罪指控,3名被告均當庭表示不認罪。此次庭前會議,3名被告均到場,但應翟蕓瑤的律師伊凡·弗里德(Evan Freed)以“醫(yī)生仍未完成精神檢查”為由的請求,法官同意將案件初審時間再推遲至9月9日。分析稱,如以上罪名成立,被告最高可判終身監(jiān)禁。(原標題:“現世蠅王”敲響低齡留美浪潮的警鐘)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