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原歷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成立于1994年,一級學科為中國史,二級學科為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門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中外關系史)。
根據(jù)《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關于開展2025年度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含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和博士后科研業(yè)績評估考核資助申報工作的通知》,現(xiàn)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1. 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含中國港澳臺地區(qū)居民),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具備良好思想品德。
2. 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較突出的科研潛力和工作業(yè)績,無科研失信情況。
3. 198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4.申請人應以獨著、第一作者或導師一作本人二作身份,在AMI核心及以上等級期刊或CSSCI來源期刊發(fā)表高質量學術論文2篇。出版學術專著或譯著(獨著)1部,可折抵高質量學術論文1篇;以獨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AMI權威及以上等級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篇,可折抵高質量學術論文2篇。
5.申請人不能申請到授予其博士學位單位的同一個一級學科的流動站做博士后。
二、申報方向
1.史前史、夏史(王震中)
2.古文字與商周史(劉源)
3.簡牘學與秦漢史(鄔文玲)
4.魏晉南北朝史、簡帛學(戴衛(wèi)紅)
5.宋代學術思想史(葛煥禮)
6.元明清史(烏云高娃)
7.明史(張金奎)
8.中國史學史、明清史(楊艷秋)
9.清史(林存陽)
10.中國思想史(鄭任釗)
11.中國古代文化史(孫曉)
12.古代中外關系史(李花子)
13.中國邊疆史(趙現(xiàn)海)
三、經(jīng)費待遇
1. 日常經(jīng)費:獲選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B、C檔,B檔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8萬元;C檔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2萬元。資助期為兩年。
2. 科研經(jīng)費:我院配套不低于國家資助標準的博士后創(chuàng)新項目科研經(jīng)費資助,并安排獨立博士后公寓。
3. 博士后出站前申報科研業(yè)績評估考核資助,國家擇優(yōu)予以一次性資助。
4. 在站期間可申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四、申報程序
1. 電子郵件報名:郵件主題為:申請人姓名+應屆/無人事關系,郵件地址:lshrsh@cass.org.cn。
2. 申請人于3月31日前提交以下電子版材料:
。1)古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申請表(見附件1)。
(2)有效證件正反面(身份證等)。
。3)專家推薦信兩封(需兩位正高職稱專家推薦,其中一位為申請者的博士導師,格式見附件2)。
。4)學歷學位證明。已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的申請人須提供博士學位證和畢業(yè)證。暫未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的應屆博士畢業(yè)生須提供學生證、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決議書或博士學位論文預答辯通知書,或提供學校學位主管部門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關證明。
。5)博士學位論文。
。6)代表學術水平的代表作封面頁、目錄頁及全文。
五、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吳老師 李老師 聯(lián)系電話:87420880
古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
2025年2月28日
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www.cssn.cn/ggzp/202503/t20250317_5858229.shtml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