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国产狼友视|亚洲人成精品久久熟女|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亚洲欧美日韩国模久久精品|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東热精品中字久久无码五月天|福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 新聞資訊 > 人才工作 > 倪維斗院士的精彩人生(圖文)

關注微信

倪維斗院士的精彩人生(圖文)

時間:2016-10-31來源:未知 作者:91boshi

 

■王奇

倪維斗(1932年10月6日—)

倪維斗,能源動力科學家。祖籍浙江寧波,中共黨員。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1950年入清華大學,1957年獲蘇聯(lián)鮑曼工學院工程師學位,1962年獲蘇聯(lián)加里寧工學院副博士學位。1990年獲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榮譽博士學銜,1991年當選為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62年至今就職于清華大學。曾任國家煤燃燒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攀登計劃”B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市科協(xié)副主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guī)劃(973)專家顧問組成員、中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能源戰(zhàn)略與技術工作組中方組長、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培養(yǎng)博士后十名、博士研究生四十余名、碩士研究生三十余名。

倪維斗是享譽中外的能源動力專家,倪母的言傳身教、留蘇的求學經(jīng)歷、對能源動力事業(yè)的孜孜以求、強身健體的意志品質(zhì)鍛煉無不折射出其精彩人生的每一瞬間。

“自古忠孝難兩全”

——倪母的言傳身教

倪母嚴梅卿出身于殷富之家,生性溫柔聰慧,對倪維斗的影響非常大。幼時的倪維斗目睹了上海淪陷、國土遭踐踏,日軍對當?shù)匕傩盏钠哿,這引發(fā)了他對日本人的仇恨。

1942年秋,倪父倪家璽在湖南衡陽設立了一家辦事處,讓妻子帶著孩子們過去團聚。當時倪氏四兄弟的年紀分別是10歲、9歲、8歲和7歲。倪母1912年生人,時年30歲,她決定帶著稍大些的老大維永和老二維斗從上海出發(fā)去衡陽找丈夫,同行的還有倪維斗的姨媽、姨父及他們的兩個孩子。按照事先策劃好的路線,倪維斗姨父一個男人加上婦孺五人共六人從上海坐船到寧波,然后途徑奉化、臨海、麗水、龍泉,再由福建的浦城、建陽、邵武,到江西的南豐、廣昌、寧都、吉安、蓮花,經(jīng)界化隴入湖南茶陵、耒陽而至衡陽。整個路程如果是換做今天坐一個晚上的車就到了,可當時一路上有土匪出沒,還要通過淪陷區(qū)的封鎖線,坐船、汽車、火車,轎子、步行等花費了五個多月的時間才抵達目的地,路上非常艱苦。倪母趕上例假,血順著腿流,倪維斗當時雖然不懂,但看到母親走路蹣跚,又要照顧孩子們,表現(xiàn)得非常堅韌、剛強,這些對于9歲的倪維斗來說,記憶非常深刻,并從母親那里學會了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勁頭兒,應該說這也是一種磨練。這段母子尋父,對倪維斗人生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不僅增長了許多見識,這是今天的年輕人很難體會到的,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如何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只是時隔幾十年了,直到今天,每當一想到母親,倪維斗都會有一種深深的愧疚感:倪母在晚年重病彌留之際,其實是非常需要親人照顧的,但時任副校長的倪維斗工作繁忙,也只能是雇個保姆在醫(yī)院里陪伴母親,自己一周去一兩次探望,算是聊以自慰,而母親卻是在半夜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的情況下離開人世的……回念及此,倪維斗感懷惆悵不已——自古忠孝難兩全!

真正解決問題要回到原點

——留蘇的求學經(jīng)歷

倪維斗曾兩度留蘇,第一次是19歲到25歲,第二次是28歲到30歲。這段時間是人生很重要的時期,是一個人各方面都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所以倪維斗感覺自己對蘇聯(lián)的了解還是比較深刻的,認為蘇式教育,包括其他一些體制,還是很好的。

倪維斗印象最深的是教機械零件設計的老師,上課時一邊寫板書一邊講,把六塊黑板都寫得滿滿的,講完正好下課鈴響,真是一絕,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受過非常嚴謹?shù)挠柧毸频摹?/p>

教工程制圖的亞美尼亞人阿魯斯坦莫夫教授,是學生們最懼怕的老師?荚嚨臅r候,他會拿著尺子和紅筆在學生們交上來的零部件總裝圖上隨意劃一下,然后讓你再畫出其剖面圖,所以同學們要想通過這門課,就必須特別熟練地掌握,還必須從空間概念上了解零部件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而且鉛筆怎么削,陰影如何畫都是有章法的,這培養(yǎng)了大家一絲不茍的精神。從完成日常作業(yè)到畢業(yè)設計,倪維斗那幾年下來總共畫了七十多張圖,都是這么畫下來的,張張都像是可以自我欣賞的藝術品。

還有教流體力學的老師,為了讓同學們理解抽象概念,會找出比較有哲理性的例子,譬如他舉的流體黏性概念的例子,倪維斗至今仍記憶猶新。老師舉例說,你現(xiàn)在有一幅油畫,在沒有干以前,假如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另一個重力更大的星球上,正常的油畫到了那里就不是畫了,油彩會淌下來。這樣深入淺出的釋例,一下子就能讓大家明白重力和流動之間的關系。

再譬如大家都在尋求一個方程式的解,可是很長時間沒有結(jié)果,老師就會給同學們釋例:一個人晚上回家,看見另一人在路燈下找東西,問:“你在找什么?”答:“找鑰匙。”問:“丟在哪兒啦?”答:“在那邊。”問:“那里丟的,為什么在這里找?”答:“那里太黑了,這里亮,我就在這里找。”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哲理:因為困難,就會從容易的入手,但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回到原點,這實際上也是做學問的一個大誤區(qū)。深刻的道理從這個小例子一下子就明了了,所以印象很深,倪維斗至今還記得老師當時舉例時所講的俄文:

— Что ищешь?(問:“你在找什么?”)

— Мой ключ. (答:“找鑰匙。”)

— Где потеряли ключ?(問 :“鑰匙丟在哪兒了?”)

— Там.(答:“在那邊。”)

— Почему здесь ты ищешь?(問:“那里丟的,為什么在這里找?”)

— Там темно, здесь светло под лампой.(答:“那里太黑了,這里亮,所以我就在這里找。”)

留蘇八年半的時光,可以說不光是在做學問方面培養(yǎng)了倪維斗,蘇聯(lián)那厚重的文化也對他的性格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聯(lián)人的性格可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非常坦率,這對倪維斗的一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培養(yǎng)了他樂觀、率直、真誠的性格。

“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對能源動力事業(yè)孜孜以求

1987年8月,倪維斗作為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14名中青年科學家之一應邀到北戴河休養(yǎng),受到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當時,83歲高齡的鄧小平殷切地勉勵大家說:“對你們在各自領域中作出的貢獻,國家感謝你們,黨感謝你們,人民感謝你們;今天沒有在場的許許多多在科學技術領域里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同樣的,國家感謝他們,黨感謝他們,人民感謝他們。”隨后,小平同志與每個人一一握手合影留念。至今,這張珍貴的照片一直懸掛在倪維斗住所客廳中央的墻面上,成為激勵他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迄今為止,倪維斗及其率領的科研團隊所作出的學術貢獻主要涵蓋了三個方面:第一,以我為主,開放創(chuàng)新,率先走在中國能源動力事業(yè)的最前沿。第二,煤為基礎,部門整合,構(gòu)建資源、能源、環(huán)境一體的新能源系統(tǒng)。第三,冷靜定位,因地制宜,讓可再生能源各盡所“能”。

1999年12月27日,倪維斗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此,他深感欣慰,因為在清華大學燃氣輪機教研組畢業(yè)和工作過的校友中先后出了7位院士,他們分別是:吳仲華、蔡睿賢、徐大懋、蔣洪德、于文虎、倪維斗、王玉明,這在其他學科不是很多見的。7位院士雖然分布在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經(jīng)歷、不同的工作內(nèi)容,但都在各自領域有所造詣,推動了中國能源動力事業(yè)的發(fā)展。倪維斗認為,這一現(xiàn)象看似偶然,但有其必然性,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家所從事的專業(yè)領域本身的重要性。能源、動力事業(yè)是中國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燃氣輪機及其系統(tǒng)肯定是21世紀新的能源系統(tǒng)的核心。因此,每一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科研和教學人員,都將有廣闊的舞臺。二是長期以來大家都力圖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中國動力事業(yè)發(fā)展的主流中去,密切注意國內(nèi)外動力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要做就要做得最好”的強烈意識?梢哉f,在中國動力事業(yè)發(fā)展各個階段的各個關鍵技術問題上,清華燃氣輪機專業(yè)的科研工作都站在了前列。譬如吳仲華先生是國內(nèi)葉輪機械內(nèi)部三元流動研究的奠基者;1970年代初期,倪維斗所在團隊作為骨干力量參加了自主設計機車燃氣輪機;至今,倪維斗所在團隊又從宏觀層面上探索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源系統(tǒng),努力為中國宏觀能源決策做出貢獻。三是團隊骨干成員之間的精誠團結(jié)和協(xié)作精神。這種精神對團隊中的所有師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四是嚴格的科學作風,任何事都要求從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解決工程問題的最終目的出發(fā),形成了一整套代代相傳的理念與思路。五是辦實事,說實話,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圖虛名,不趕潮流。六是在逆境中仍無怨無悔,奮力向前?傊粋精誠團結(jié)、相互支持、學術氛圍良好的集體,是克服困難、取得重大突破的堅實基礎。

生命在于運動

——強健的體魄是創(chuàng)造輝煌的根基

倪維斗無論是去蘇聯(lián)留學,還是后來承擔了繁重的行政工作、業(yè)務工作,都一直保持著一個常年的習慣,這就是堅持鍛煉身體,這其中蘊含著倪維斗人生“動力學”的奧妙。

提及這個習慣,倪維斗介紹說,自己剛考到清華的時候,年僅18歲,馬約翰是當時清華體育教研組的主任,對新生教育是一種運動精神的教育。他在學校大禮堂給倪維斗和同學們作報告,年紀那么大了,還親自做運動示范。這是倪維斗后來一直堅持鍛煉的動力之一。

原來倪維斗是堅持跑步的,每天跑3000米,一年四季,風雨無阻。1988年以后,做系領導、校領導,會議比較多,但要自己主動安排,不讓這些會議影響鍛煉時間。譬如,如果是倪維斗自己主持會,會開到下午5:30就結(jié)束了,有些事不是多半小時就能討論出來的。如果是別人主持會,倪維斗又不是特別重要的角色,就會輕輕地同會議主席打個招呼:我有事,先走了。然后拎起包就跑去鍛煉了。除了跑步,倪維斗還忙里偷閑,在辦公室舉舉啞鈴什么的,鍛煉自己胳膊的肌肉,在鏡子里照照,還自我欣賞一番,嗯,還挺健美,這樣利于增強信心。夏天穿衣服,倪維斗喜歡穿緊身的,這樣可以把肌肉顯現(xiàn)出來。

倪維斗認為,要把鍛煉看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像吃飯一樣,而且要有一些好的方法。這么多年來,清華大學荒島、學校游泳池都是他鍛煉的好去處;膷u有湖、有樹林、有五六十畝地,任何一個大款都沒有這么便利的條件,倪維斗就把它定義為“私家”花園、“私家”林蔭小道。至于學校游泳池,倪維斗把它定義為“私人”游泳池,這樣鍛煉的樂趣就更大一些,能給自己帶來鍛煉的沖動,自得其樂。倪維斗每天早上六點半以前去,冬天基本上沒什么人,夏天人也很少,不會受什么外界干擾,于是,趕快享受這種條件來鍛煉身體。倪維斗堅持跑步跑了四十多年,后來年紀大了,跑步多了,膝蓋有點疼,經(jīng)朋友介紹,就改走路了。倪維斗采取北歐流行的“健走法”,就是說用滑雪的方式大踏步地走,全身都可以得到鍛煉。早上走半小時,還要唱個十分鐘左右的歌,數(shù)數(shù)也可以,這樣把整個晚上的廢氣都給吐出來,肺活量就增大了一點。算下來每天早上四十分鐘的時間,腿、手、身子、平衡力量全部動員起來,對自己一天的工作肯定有很多好處。這是倪維斗的發(fā)明,他這是在復合利用時間。

倪維斗在享受堅持鍛煉的種種快樂!倪維斗有家族糖尿病史,家里的四兄弟,除了倪維斗這個老二外,老大、老三、老四都曾患有糖尿病,老大已經(jīng)去世了。校醫(yī)院的大夫都認為倪維斗肯定有糖尿病,每年去體檢,除了一般查血糖外,還要有一些附加的方法,這樣年復一年,查了二十多年,還是沒有在倪維斗身上發(fā)現(xiàn)任何糖尿病的跡象。倪維斗認為,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肯定對戰(zhàn)勝遺傳病有一定的作用。

從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成長為出類拔萃的留洋歸國學子,又從一名普通的清華大學教師成長為享譽中外的能源戰(zhàn)略科學家,倪維斗的人生經(jīng)歷可謂精彩紛呈、佳話頻傳。對倪維斗而言,最大的安慰就是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弟子,他總是與學生們共勉:要把別人的優(yōu)點放大一點,乘上1.2,把別人的缺點縮小一點,乘上0.8;而對于自己,則要把自己感覺到的優(yōu)點乘以0.8,把自己的缺點乘以1.2,這樣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那你心里就很平衡了。而只有心態(tài)平衡,找準了定位,才能更好地工作,為國家、為社會多作出些貢獻。

(作者系清華大學中俄戰(zhàn)略合作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


 

①2002年4月6日倪維斗和學生比俯臥撐。


 

②1960年學習時的倪維斗。


 

③全家福(前排四兄弟,由右向左:維永、維斗、維堯、維適,中間是表妹,第二排中間是倪維斗的祖父和祖母,第三排右二是倪父,左二是倪母)。

延伸閱讀

我人生中有倪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

■史占華

倪老師是我的恩師,從第一天踏入清華見到倪老師,至今已有四十余載。歲月的流逝,沖淡了許多記憶,但倪老師教書育人的品格,卻令我終生難忘。四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一個個生動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浮現(xiàn)在眼前。借憶師長,以飧讀者,讓清華老科學家的精神得以傳承。

我是1974年入校的工農(nóng)兵學員,文化底子薄,初中一年級就趕上“文革”。1968年回到農(nóng)村一待就是四年,后又在工廠干了兩年,1974年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燃氣輪機專業(yè)學習,登上了最高學府的殿堂,初來乍到,腦子一片空白。當時倪老師是黨支部書記兼班主任。那個年代受“四人幫”的影響,極左思潮盛行,提倡“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工農(nóng)兵學員的歷史使命是“上、管、改”——我們是來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的,所以學生到清華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來學知識的,有來鍍金的,甚至有來混的。在那種環(huán)境下,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差別很大,甚至有的連正負數(shù)都不知道,教師難以授課。為了讓有求知欲的學生能夠?qū)W到知識,又不被當時的極左思想所干擾,倪老師可謂煞費苦心。他言語不多,因人施教,根據(jù)每一個人的情況,有側(cè)重地進行輔導,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清華三年多的時間里,有幸遇到了倪老師,沒有走彎路,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

1976年“四人幫”倒臺,清華一夜之間變了樣,像我們這些涉世不深的學生,甚至有天下大亂之感。倪老師了解我們的心思。記得有一天晚上,找我一起散步,談對時局的認識、談人生,走到清華的圖書館門前,倪老師說:“我們坐會兒吧。”在圖書館的臺階上,我們坐了很長時間,“以前刻苦讀書可能會扣上走白專道路的帽子,以后估計不會了,雖然基礎差,但你悟性很好,只要持之以恒,走好技術這條路,一定會做出一番事業(yè)的,對國家、對社會都有益,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了。”在政治動蕩、人人自危的年代,如果不是深厚的師生情誼,沒人會對時局說得太多。倪老師語重心長的話,對弟子的殷切希望,更加激發(fā)了我求知的欲望。在撥亂反正的年代,國家非常需要技術人才,我認準了走專業(yè)技術這條路,如今雖已過花甲之年,仍然保持對技術孜孜以求的勁頭,這都是倪老師在我最迷茫的時候給予教誨的結(jié)果。

畢業(yè)實習時倪老師把我安排到他帶的課題組,這是我與他接觸最多的時候,也是受倪老師影響最大的一段日子。我們承擔的是燃氣輪機壓縮機組在輸氣管道調(diào)節(jié)的課題。當時中國還沒有大型的輸氣管道,倪老師幫我想辦法,聯(lián)系了模擬實驗室。他對我學習上認真指導,生活上關心備至。有時因為做課題錯過飯時了,我就直接跑到倪老師家找吃的,把倪老師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在倪老師的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我們的課題取得較好的成果,這為我日后參與中石油的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4年,我已離開學校六年。當時我還年輕,身為工農(nóng)兵學員,在上級領導認為資歷不夠的情況下,憑借較為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經(jīng)過兩次評選,最終擔任了中石油第一個燃氣輪機壓氣站建設項目的負責人。時值國家改革開放初期,設備只能在國外采購,外商報了800萬美元的天價,由于熟悉壓氣站的核心技術,經(jīng)歷數(shù)次談判,最終以279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該項目從總體方案設計,到施工、調(diào)試、投產(chǎn)取得一次性成功,將中國的天然氣管道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如果沒有倪老師在畢業(yè)實習時給我打下的基礎,這樣的成就我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管道定向鉆穿越領域,完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難的冊子島工程,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第一,我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并在人民大會堂領了獎。今天我們還在續(xù)寫該工程領域的輝煌。清華時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所折射出的校風和師德,將化作我們的企業(yè)之魂,繼續(xù)引領企業(yè)的發(fā)展。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有幸遇到了倪老師,我所走的每一步都受到了倪老師的教誨和鼓勵。倪老師育人,就像培育幼苗一樣,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辦法: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時要呵護,成才前要修剪,長成時還要送上一程。

(史占華系倪維斗院士弟子,現(xiàn)為華元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中國著名的管道定向穿越工程專家。)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