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人工智能產業(yè)的極速發(fā)展所引發(fā)的社會變革越來越受到關注。如何判斷人工智能帶給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諸多不確定性。5月19日,在浙江大學120周年慶主題活動之一的“智慧共享體系實驗室研討會”現場,有關專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智慧共享體系實驗室研討會”在紫金港校區(qū)舉行。
“智慧共享體系實驗室”的策劃者、浙江大學科學技術與產業(y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為志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智慧共享體系實驗室是一個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協(xié)同研究的新型平臺,該實驗室的出現填補了中國社科領域未來學實驗室的空白。
正如唐孝威院士在《一般集成論》里指出,學科交叉并不是原有課題和設備的拼湊,學科交叉過程是一個集成過程——不僅要有不同學科的知識集成和技術集成,還需要合作團隊的資源集成與管理集成。
張為志介紹,智慧共享體系實驗室擬依托“科學家+民間資本”和“項目+市場”的路徑,為IT技術和人工智能提供模擬應用場景。它可以模擬各種未來應用場景,從而對最新的智能科技成果進行檢驗與糾錯,推動智能科技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
同時,該實驗室的建成還將為人文社科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即未來學研究。在模擬的實驗室環(huán)境下,研究人員能夠探索人們心理、文化、藝術、倫理等方面的轉化趨勢,進而探究非現場環(huán)境下人文社科的發(fā)展演化新方向。
當前,智能技術進入了新的集成階段,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移動通訊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融合并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研討會圍繞上述最新進展展開討論。
與會專家認為,發(fā)現社會大腦機理,能為未來超智能社會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新社會秩序建構與維護找到解決途徑。而對智能科技大集成所引發(fā)的社會變革進行實證研究,將走出一條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協(xié)同研究的新路。
研討會由浙江大學、達闥科技主辦,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大學社科院和中國電子商會協(xié)辦。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