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王永進 楊林
他建立了中國第一臺化學激波管、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化學激光器、首次實驗觀察到量子干涉效應……提起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沙國河,很多科研人員都會對他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豎起大拇指。
很多同事也知道沙國河一直熱心于面向青少年的公益科普活動,但他與夫人余道容資助貧困中小學生的事跡卻鮮有人知。截至目前,他們已經(jīng)連續(xù)資助貧困學生十多年,累計捐款額20萬元左右。
2005年8月,沙國河和夫人一同前往烏魯木齊參加會議。夜宿一位牧民家時,他們了解到當?shù)睾芏嗪⒆佑捎诩彝ヘ毨Р荒苌蠈W,隨即與當?shù)?ldquo;春蕾計劃”聯(lián)系,提出每年捐助2000元資助5名新疆特困學生的學雜費、書本費。此后13年,他們的資助從未間斷,且資助金一添再添,從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4000元又到了現(xiàn)在的6000元。
2005年10月,沙國河夫婦二人在回四川老家探親時又資助了當?shù)?名貧困學生。資助金額也從最初的每人每年200元達到每人每年2000元。
沙國河夫婦還兩次前往四川貧困山區(qū)看望被資助的學生,當了解到一名受資助男孩的姐姐玲玲是聾啞兒童,已經(jīng)12歲還未上學時,兩位老人四處奔波,輾轉(zhuǎn)成都雅安兩地,終于為玲玲找到合適的學校,使她能夠享受與同齡人一樣的受教育權(quán)利。
2012年時,當沙國河夫婦了解到大連農(nóng)村也存在因家庭困難上不起學的學生時,他們又資助了5名來自莊河的孩子,每年向他們每人提供2000元用于生活學習,兩人表示將資助他們一直到高中畢業(yè)。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當初的小學生已經(jīng)邁入大學校門。每隔一段時間,受資助的孩子們都會給沙爺爺和余奶奶寫信匯報最近的學習生活情況,而每次讀孩子們的信件都會讓沙國河夫婦感到由衷的幸福。
“是國家培養(yǎng)了我,所以我要回報國家。資助貧困學生是希望讓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學習到知識。”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沙國河如是說。他在科研上攻堅克難、生活中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在激勵著更多學子奮發(fā)向上。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