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下水。“為什么中山大學要大力發(fā)展海洋學科?為什么中山大學的海洋學科能在中國海洋科教版圖上迅速崛起?”面對記者的提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大力發(fā)展海洋學科,中山大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充滿信心和決心的。
“海洋是人類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和可擴展的戰(zhàn)略空間。海洋強國戰(zhàn)略是國家戰(zhàn)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中山大學與海洋研究有著深厚淵源。”羅俊說。
因瀕臨南海,中山大學建校之初就開始發(fā)展海洋學科。1928年,中山大學地質礦產系主任兼“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朱庭祜和朱翙聲等一行16人乘“海瑞”號軍艦前往西沙進行實地調查。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科學家對西沙群島進行科學考察。此后,當時的國民政府廣東省政治會議廣州分會批準西沙島礦產劃撥中山大學管理,西沙群島被列為中山大學海洋實習基地。
“這是中國今天對西沙群島行使有效控制的史證之一。”羅俊說,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海洋事業(yè)發(fā)展。“中大有研究海洋的傳統(tǒng),又地處南海邊,擁有得天獨厚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條件,推進海洋強國戰(zhàn)略,我們不可能缺席,一定責無旁貸、舍我其誰,為國家培養(yǎng)高層次海洋人才和提供高水平學術支撐。”羅俊說。
進入新世紀后,中山大學加快布局海洋學科。2002年設置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08年組建海洋學院。尤其是2015年以來,中山大學海洋學科發(fā)展改變思路,用大學科思路推進海洋學科群建設。
“中山大學發(fā)展海洋學科得到了廣東省和珠海市大力的持續(xù)的支持。”羅俊說,去年建成的海洋學科教學實驗大樓已經投入使用,涉海人才引進加快推進。
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藍天、碧海、金沙灘,而更引人矚目的是海岸線邊上的“濱海紅樓”,越來越引人注目的中山大學海洋學科群就坐落于此。近幾年,中山大學先后建立了7個涉海學院,學科方向包括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等。
中山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馬駿教授表示,海洋是一個龐大復雜系統(tǒng),既有自然科學的、工程技術的,也有社會科學的,還與人文相關的。“所以我們走大學科思路,打造海洋學科群,7個院系既有相對獨立的學科邊界,又有交叉合作,相信集群效應會帶來跨越式發(fā)展。”馬駿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告訴記者:“海洋面積遠比陸地面積大,但我們對深海的了解還不如月球表面,要深入了解海洋、研究海洋,綜合性大學是有其獨特優(yōu)勢和特點的。”
憑借綜合性大學優(yōu)勢特點,中山大學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內外海洋高層次人才加盟中大海洋學科。據介紹,截至目前已有各類涉海洋學科教研人才近700人,其中有7名院士,涉海洋學科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800多人。
“對人才的吸引,包括對學生的吸引,首先是國家的海洋強國戰(zhàn)略和廣東省發(fā)展海洋強省的優(yōu)勢及政府決心,還有就是中山大學在海洋學科的布局,以及我們的一些進步和未來的潛力。”羅俊說。
例如,“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等實驗裝備和平臺,對海洋科研人才非常具有吸引力。此外,“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加持,已經開建的國內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tǒng)母船以及北極航道監(jiān)測科學試驗衛(wèi)星發(fā)射計劃等等,都將為中山大學的大海洋學科發(fā)展裝上翅膀。
(本報記者 吳春燕 本報通訊員 黃艷 趙現(xiàn)廷)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