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6月3日電 專訪:“父親讓我永遠記得根在祖國”——訪已故海歸戰(zhàn)略科學(xué)家黃大年的女兒黃瀟
新華社記者鄧茜 張家偉
“謝謝大家鼓勵,明天上午開始,暫時失聯(lián)一小段時間。‘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2016年12月13日,海歸戰(zhàn)略科學(xué)家黃大年手術(shù)前夕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段告別留言,他以為自己只是暫時離開。然而,在手術(shù)和一系列搶救后不到一個月,他在長春永遠離開了他所牽掛的世界。
四個多月后,在倫敦,記者接通了黃大年女兒黃瀟的電話。這是黃大年的家人在他去世后第一次接受采訪。黃瀟目前定居英國,在一家建筑設(shè)計公司工作。
她說:“因為媽媽還沒有(從爸爸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我也代表她了。”
父親畢生的努力能受到國家肯定,黃瀟感到非常自豪。特別是父親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黃瀟認為,這是對他鞠躬盡瘁的褒獎。
與所有愛兒女的父親一樣,黃大年希望女兒從小好好讀書,長大后成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從我小時候起,他每年都會帶我回國,讓我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教育,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他對這種教育非常重視,認為對我的成長非常重要。”黃瀟回憶。
黃大年一直非常重視女兒的中文學(xué)習(xí),每周都帶她上語言學(xué)校,每年都帶她回國,也常常和華人好友一起出游以助她學(xué)中文。
“爸爸的努力,讓我一直很了解國內(nèi)的情況,沒有斷了這種血濃于水的情感和聯(lián)系。”黃瀟說。
黃大年對祖國深沉的愛感染著黃瀟。“我爸爸這一輩的人都有一種愛國精神、報國信念。他的精神令我感動,也讓我反省,我們這一代也應(yīng)該這樣,不能失去這種精神,要知道落葉歸根。”她說。
黃瀟說,父親從小立志報國,希望做一個能幫助別人、幫助祖國的人。他一直都想回國,以前聽說國內(nèi)地震,都會想盡辦法提供研究幫助和相關(guān)信息,“正好有‘人才’,他就沒有任何猶豫地回國了,因為奶奶和爺爺都是這樣教他的”。
回憶起從前與父親在英國共度的時光,黃瀟語氣中難掩幸福。她說:“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去旅行,爸爸很愛運動,很有活力,我們一起跑步、游泳、踢球。但是回國之后就沒有這種機會了,他實在太忙了。”
在英國時,他閑時最喜歡在花園里侍弄花草,家里車庫很多工具都被他擺放得整整齊齊。家中花園一半由他種菜,一半由黃瀟的媽媽種花。“回國之后,他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黃瀟說。
自從黃大年夫婦2009年回國工作,黃瀟每年春節(jié)都要回國探親。然而,一兩周的探親假日,她跟父親卻沒有多少獨處的時間,往往是和父親的學(xué)生、同事一起吃午飯才能聊聊天。
“我們知道他在做他熱愛的事業(yè),都很支持他。我媽媽對爸爸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她放棄了自己在英國的診所和事業(yè),回國后配合我爸爸毫無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很晚都給他準備飯菜,就是希望他身體能好一點。他們有時一天都見不到面。”黃瀟說。
黃瀟最后一次見到父親是去年5月自己的婚禮上,父親將她送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
“我從來沒有想到那是最后一次見他,對我來說是最深刻的記憶。爸爸還將他和媽媽結(jié)婚時姥爺給他們的禮物——一塊手表,給我戴上,希望一代代傳下去。他講話時,談到初來英國時的艱難不易,讓我非常感動。”黃瀟已泣不成聲。
采訪中傳來嬰兒的啼哭,這是黃瀟四個多月大的兒子春倫。在黃大年病危搶救的時候,春倫出生了,黃大年從未能看一看、抱一抱自己的外孫。
“春倫”是黃大年為外孫起的中文名字:長春的春,倫敦的倫,這是黃大年最難忘最喜歡的兩個城市。黃瀟說,春倫英文名的中間名是Nian,“大年的年”,用來紀念父親。
“爸爸走了,我現(xiàn)在就希望讓媽媽過得好一些,把春倫帶大,成為有用的人。”黃瀟說。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